展讯 | 诗的形状——当代艺术展

画展,展讯 | 诗的,形状,当代,艺术展


展览名称

诗的形状——当代艺术展


展览时间

2022年8月23日—9月2日


展览地点

深圳市龙华区观澜牛湖老二村兴业路60号

鳌湖美术馆


主办单位

深圳市大芬美术馆

鳌湖美术馆



前言


诗的媒介是语言,视觉艺术的媒介是有形状之物:画布、颜料、相纸、铸铜等等。关于诗与视觉艺术之关联的讨论是艺术史上热门的主题。中国学人多强调诗与画的统一,苏轼曾提出“诗画一律”的观点:“诗画本一律,天工与清新。”而西人则更倾向于区分诗与造型艺术,如莱辛的诗画异质说。


诗的形状,是诗意的媒介转换,把诗中所包含的意境、情绪、意义转换为视觉艺术的形式。这是从文学到视觉艺术的转换,也是艺术门类之间的共通之处。诗的形状,是空间感的传递。在诗中,空间依靠意象表达,通过读者的想象建立。而视觉艺术则是以造型为基础,艺术家们直接建构可视的空间。观众在观看视觉艺术空间之时,往往建立起空间的诗意的想象。诗的形状,是诗与视觉艺术的形式的共振。诗的形式是文字、词语、韵律、结构。视觉艺术的形式是笔墨、笔触、形状、形体、色彩和肌理。这两种艺术类型同样注重形式的美感和逻辑,辞藻音韵的形式与视觉艺术的形式相互映照。


近代以来,中国的美学大家们乐此不 疲地论及中国传统诗画的审美统一性。钱钟书、朱光潜、宗白华在这一问题上都有高论。不过,当代的诗歌与视觉艺术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的框架。本次展览以“诗的形状”为主题,意在讨论当代语境下诗与视觉艺术的关联。我想这种关联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范畴,而进入到两种艺术门类的基本形式、问题、方法与观念。参展艺术家的作品,向我们展示了视觉艺术如何体现当代诗歌的新奇意境、跳跃联想、真情实感、不拘形式。北宋张舜民在《跋百之诗画》中说:“诗是无形画‚画是有形诗。”“诗的形状”也可以释为“形状的诗”。或许通过这种转换的方式,恰能体现当代艺术打破媒介限制的不断尝试。

 

丁澜翔

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馆员、博士




部分作品欣赏


画展,展讯 | 诗的,形状,当代,艺术展

戴耘《中国制造》

雕塑/45cm×34cm×30cm/2016年



画展,展讯 | 诗的,形状,当代,艺术展

梁剑《半山听雨》

布面油画/90cm×120cm/2021年
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